2010年3月4日

詹姆士喀麥隆的機器人世界觀

我先說一下機器人跟人類的關係,機器人充其量就是人類發展出來代替人類的一種「類人類」,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可是機器人本身是一種怎樣的替代品?這是大家可能都沒有想過的問題,到底機器人是否為人類的「化身」,這就是可以深究的問題。

熟知詹姆士喀麥隆電影的影迷或是觀眾都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機器人在他的電影中是佔了很大的篇幅,成名作魔鬼終結者一、二集就是在說機器人的故事,異形第二集中女主角所駕駛的巨大機器人與異形后大戰也非常膾炙人口,鐵達尼號中利用深海機器人去找尋沉沒的鐵達尼,甚至還是自己的發明,在最近最夯最牛B的阿凡達中,上校所駕駛的戰爭機器更是一台巨大的機器人,這些都是說明詹姆士喀麥隆對於機器人是多麼的熱愛以及有自己的想法。

我想我將詹導的機器人類型歸為三類,分別是「體技上的延伸」「人類的替身」以及「人類的化身」。

首先,說明何謂「體技上的延伸」,這就是現今機器人被發明出來最重要的原因,講白話就是「工具性質」。在詹導的電影中都會出現,像是異形中大戰異形后的巨型機器人以及阿凡達上校的武裝機器人,加上去探索鐵達尼的機器人,充其量也只是能夠加強人類的極限罷了,讓我們可以有更大的力量去對抗我所不能對抗的事情,這就是第一個層次。






其次,就是「人類的替身」〈substitute〉,魔鬼終結者一跟二就是最好的詮釋,不管是天網還是從未來被送回過去的機器人,都是一種獨立的個體,只聽命於指揮者的獨立個體,就算是擁有自我意識的「天網」〈skynet〉,都只算是人類的替身罷了,一定會有人說,不對啊!!天網擁有自己的意識,並且發動了攻擊,毀滅了人類,但是,大家也不要忘了,「天網」就算是有了自己的主體意識,那還是人類所賦予的,他所能想像的以及推算的都是經過人類不斷加諸,他的思想模式都是去尋找最有效率且最有利的解決方式,那就是毀滅全人類。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有「人性」,人類有左右腦有理性與感性,但,機器只是擁有理性的思維。用最容易成功,最不容易失敗的方式,任去計算去量化,要為達到目的地,可以使用任何手段,而且要經過最合乎效益且較不容易失敗的手段,這一點就在在的說明,它們要變成人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再者,就是「人類的化身」,在詹姆士喀麥隆的機器世界觀中,其實已經是最後一步,也就是化身〈Avatar〉,所謂進化就是不斷的淬煉進步,像是機器人的晶片如何會思考或是有想法,它還是機器,沒有辦法變成一個「人」,如果要變成人的話最重要就是要有「生物」的機制,因為機器就是由金屬所合成,再怎麼有思惟,也是沒有任何感覺,對於他們而言,也只是百分比的損失,跟數值的上升或下降,所以阿凡達就是其大成的最終完全體。我擁有了一個等同於我的另一個,但他不是我自己的複製品,他就是「我自己」。



其實說穿了,如果說機器人就是在說詹導自己那是一點都不為過,詹姆士喀麥隆是以有效率且理性思考為第一的導演,幾乎他旗下的工作人員都非常的辛苦,因為他每一樣事物都會,所以你別想摸魚,拍戲時很火爆,只要是不合他意的東西,就是要拍到好,所以共事的演員跟同仁都非常有壓力,他的好友阿諾史瓦辛格就說「拍他的電影等於是拍別人三部電影」,從這樣就可以發現有多操,這樣一板一眼,要求品質為好,除了敬業就是對自己的堅持,有人會說他是偉大的導演,但他同時也是一個發明家,拍鐵達尼,研究鐵達尼再加上找鐵達尼,幾乎就是一位什麼都會的完人,這樣子的一個他,在他早期的電影中機器人的樣子根本就是一模一樣,一板一眼沒有感情。

以「魔鬼終結者二」為分水嶺,其實詹導文戲的部分也是大有加深,終結者二中的阿諾雖然是一位機器人,但是他也是不折不扣的「繼父」,因為他是救世主約翰康納心目中爸爸的想像,善解人意,了解康納且有厚實可依賴的肩膀,這是一位機器人在轉變成普通人的進行式,到了鐵達尼號集大成,愛情中又悲壯,悲壯中又不失精彩。一位不苟言笑的導演也轉變他的思考模式,堅強如鋼鐵般的骨骼加上了人類柔軟的肌膚。

在阿凡達中,〈阿凡達〉其實不是機器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血兒,他混了地球人以及納美人的基因,所以有了象徵納美人的藍色皮膚,也有了象徵人類的五隻手指,這是詹導對於人生新的體悟,「我想要找到新的一條路,一條不是二元的敵對狀態,即使是被創造出來的客體也不會忽略自己,更不會忘記被創造出來的理想」,因為「融合的力量遠大於分裂的力量」,機器人有了人性,人類也有了機器性,就算不是機器人變成人,也是機器讓一個人變成另一個人,這就是融合。

希望詹姆士喀麥隆可以在下星期一的奧斯卡金像,得到他想得到的就好,其他的不用得,因為現在的他不缺紀錄,因為,他都已經是另一個層次了,〈Avatar〉另一個古意就是「神」!!



沒有留言: